【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 司法调解 >> 正文褚学超:尽心尽力来调解

褚学超:尽心尽力来调解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7年12月15日 作者:沈芸 发布时间:2017/12/20 14:57:47
分享到:
平时话不多,人特实诚。”认识褚学超的人,大多这样评价他。

一聊到案件,他的话就多得不得了,一路上,和我们一起分享某个案件处理的经过和他的心路历程,乐此不疲。”在每天和他坐一辆车上下班的同事眼里,褚学超是个“絮絮叨叨”的人。对此,他办公室的左邻右舍也深有体会,“经常听见他不厌其烦地在电话里和当事人反复沟通,或者和当事人坐下来一谈就是半天,末了还送人家到电梯口,对方都进电梯了,他还在说‘回去考虑考虑啊!’”

和当事人多交流,有助于做调解工作,说着说着,对方能接受的底线就清楚了。”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徐舍法庭,褚学超的调解率最高。经常有同事调侃他:超哥,开个培训班,传授下经验,你是怎么调的?他先是腼腆一笑,随后张口就说开了手头正在处理的案件。

善于洞察当事人心理,准确把握双方的定位;耐性好,肯花工夫;站在司法公正的立场,讲清相关法律规定。”徐舍法庭庭长钱叶平这样诠释褚学超的调解“秘笈”。在他眼里,“年轻人中,像学超这样,既有自己的方法又有耐心的人不多。”

而在褚学超看来,只是尽自己100%的努力去做罢了。前不久,分别有两个“老大难”案件调解成功,他特别开心。

某节能公司和某设计公司定作合同案,总标的额188万元,最后以被告返还原告定作款35万元达成调解协议。该案光卷宗就装订了4本,质证三次,开庭一次,因为双方往来都是电子邮件、QQ聊天,褚学超从100多页的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中疏理出与本案有关的内容,然后理出一个调解方案。

他决定让双方坐下来面对面谈,当事人都很忙,双方见面的日期一改再改,人好不容易约齐了,说好的下午一点半,因为路上堵车,又推迟了两个小时,褚学超依然笑脸相迎,分析双方过错,告知诉讼风险、成本……唇枪舌剑自然是免不了的,“斗”到晚上7点多,他给出了最佳调解方案:模具给原告,被告返还原告定作款35万元。双方同意签字。送走当事人,饥肠辘辘的他累得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了。

另外一个案件的被告是位“很有个性的中年妇女”,打她电话,十有八九是秒挂,“有事的。”“催催催,没有事情啊。”她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出差。慢慢地,褚学超摸到了规律,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她有空接电话,于是,他到时候就“问候”一下对方。被告很细心,寄过去的协议,反复电话核实细节,文字方面也反复调整,委托的律师相继跑法院六七趟。对此,褚学超耐心超好,终于这起定作合同纠纷调解成功。

他比女同志还耐心。”女同事这样表扬褚学超。在徐舍,因为砌房子而发生的赔偿纠纷不少,而原被告双方的心理预期反差比较大,调解起来相当困难。但这些案件到了他手里,总能神奇地化解掉。

我平时接触的家事纠纷比较多,当事人都是亲属关系,针对这类案件,我会多做些双方的调解工作,尽量化解矛盾。”不过,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利益平衡点不容易,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褚学超却乐此不疲。

去年9月,小潘将养父母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的收养关系。考虑到被告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褚学超就上门送达应诉材料,并耐心听取意见。“简直是没良心,她可是我们从小养到大的。”听说养女把他们给告了,老两口很有情绪。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褚学超来到村委和派出所进行调查。

原来,小潘其实是养父潘某的侄女,自小由潘某夫妇收养,后来潘某夫妇有了自己的儿子,小潘15岁时便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如今已结婚生子,因孩子的户口问题,小潘才向法庭提起诉讼。原来如此,那即使收养关系不在亲戚关系还在啊,总不能因为这个而断了情分。

为了化解双方之间的“情绪”,褚学超邀请了知根知底的村主任前来和他一起做工作,还特地选了个晚上的时间,以感恩为基点,法律为支撑,调解工作做得细致、认真,终于,老的一方理解了小的,小的一方还拿出3万元生活费来表达孝心。

通过调解,让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是2008年刚进法院工作时褚学超对调解工作的理解。近9年来,他先后在官林法庭、民二庭、丁蜀法庭、徐舍法庭工作,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现在,褚学超这样看待调解工作:防止矛盾继续恶化。这看似有些消极,却更接地气了。不过,他的初衷不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化解双方矛盾,力争达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