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 司法调解 >> 正文安徽高院:创新社..

安徽高院:创新社会治理,多元化解纠纷

来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作者: 发布时间:2017-2-25 10:41:30
分享到:
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以最早的司法官皋陶为起点的法制文化,以六尺巷为典型标志的和谐文化,以小岗村大包干为代表的创新文化等,先贤们的文化积淀特别是为民情怀激励着安徽广大法官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一、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需要一个能够将诉与非诉对接起来,将专业调解汇聚起来,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窗口,我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成就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13年以来,省高院党组坚持大服务定位,在全省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为民服务平台。孟建柱同志称赞这一做法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合肥经验”被周强院长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安徽召开“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兄弟省市区法院已有8000余人次前来安徽考察。

在强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司法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在诉讼服务中心广泛汇聚。诉讼服务中心的场地环境、硬件设施相对完备,具备了搭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平台的所有基础条件。省高院党组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立足安徽实际,决定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积极搭建诉调对接、案件速裁、专业解纷、网络调解、信访化解、攻克执行难等六大平台,打造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聚集地和司法为民的新模式。

二、立足实际、创新举措

1、上下联动,系统推进

全省各级法院院长均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亲自抓、亲自部署,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省高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多个文件,对全省法院工作形成有力指导。

2016年2月,制定出台《全省法院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意见》,提出四项举措打造多元化解工作平台,通过八项制度规范多元化解工作,建立十二项机制保障多元化解工作运行。

2016年6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适用简易程序及其中的小额诉讼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等特别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推进案件繁简分流。

2016年10月,制定出台《安徽省法院在线调解工作规则(试行)》和《安徽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指导全省法院在线调解和诉前调解工作规范开展。

2、多方对接,形成合力

为推动形成各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省高院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省级层面对接,为全省法院的诉调对接工作提供规范样本。目前,已与省工商联、侨联、保监局、消保委、旅游局、证监局、妇联、司法厅等多家单位联合印发了诉调对接工作意见,并召开了多次诉调对接工作会议。

2016年6月,省高院召开了“全省法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暨法院文化建设推进会”。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全省三级法院以及十多家省直机关领导出席会议,就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开展建言献策,就多元化解与文化建设协力推进凝聚了共识、创新了思路。

3、信息支撑,科技助力

为了实现对全省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的有效管理,2016年5月,省高院研发了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诉前调解模块,正式在全省法院启用“多元调”字号,将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等内容纳入案件管理系统和司法统计系统。同时,将多元化解工作纳入2016年度全省中级法院审判质量综合考核体系,制定了量化考核标准,极大提高了中基层法院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积极性。

全省各级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着力打造“智慧法院”,用科技手段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肥市蜀山区法院在全国率先与新浪司法云平台合作开通“e调解”服务平台,突破了调解时间、地域的局限,实现了全国调解资源的共享。马鞍山法院打造了两级法院统一的在线调解平台。近期,省高院在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在线调解平台建设试点法院之后,又在全省确定了50家中基层法院作为第二批在线调解试点法院。

4、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在省高院的统一指导下,全省各级法院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马鞍山法院的“3353N”模式、黄山法院的“3+N”模式、舒城县法院的“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等创新模式均各具亮点,形成了全省法院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

5、融合传统,文化助力

省高院精心打造安徽特色法院文化建设体系,注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与法院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全省法院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习俗,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扩大群众的受众面和认可度。例如桐城法院充分挖掘当地“六尺巷”文化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精神,精心提炼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调解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多元共治、成效初显

在全省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在组织体系上,已经建立了广泛的诉调对接和专业解纷机构。全省三级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已建成各类调解中心、调解窗口600余个,1039个特邀调解组织、4706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在社会效果上,已经将越来越多纠纷解决在诉前和基层。2016年全省法院委派和委托调解案件71135件;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案件19004件;通过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32348件。通过多元化解、繁简分流,办案质效持续向好,指导性案例、优秀案例、典型案例日益增多。全省法院案件调撤率始终超过60%;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99.1%。2015年安徽法院案访比为1923:1,远远高于全国法院的630:1,位居全国第二位,并在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16年安徽进京访为529件,同比下降34.85%。

安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实践,受到中政委、最高人民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中国综治年鉴》、《综合治理动态》、《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和香港卫视联合赴安徽采访制作的纪实片《多元化解文化助力》已在《中国法院纪实》栏目播出。

基于安徽法院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成功实践,在省高院的积极推动下,安徽省人大已经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列入2017年安徽地方立法计划,此举将进一步推进安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治化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具有省情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进一步推动地方立法,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